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这三点很重要
想要养成或培养一个习惯,需要有三个关键要素:线索启动、胜任行为、奖赏强化。这三个要素是形成行为习惯的关键。
比如,如果要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先用“PQ4R法”去定义——
P(Preview):预习;
Q(Question):预习后给自己提问自测,明确还存在的不理解之处;
R1(Read)阅读、R2(Reflect)思考、R3(Recite)背诵、R4(Review)复习。
这个学习过程最关注的就是主动学习:提前主动预习、积极思考提问、学习听讲过程中给自己更高要求、主动总结与练习等。
学习习惯如果全凭孩子的个人“喜好”,很难实现。因此需要将习惯三要素拆解,一个个进行击破。
胜任行为
首先确保孩子良好学习习惯里的“胜任行为”。
关注孩子阅读理解的能力、做练习时遇到难题的应对策略、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等。这些有必要在平时里一点一点地训练,当然每次训练也最好用奖赏强化进行巩固。
奖赏系统
其次,整理好奖赏系统。
为此,需要深入了解自家孩子的特点。比如,盖瑞·查普曼有一本《爱的五种语言》,提出不同人对于奖励强化的五种类型差异:肯定的言词(积极的语言鼓励对方)、精心的时刻(一起专注做一件事,给彼此全部的注意力)、接受礼物(用礼物来表达爱意)、服务的行动(做孩子想要你做的事,通过服务使TA高兴,表达你的爱)、身体的接触(拉手、拥抱、亲吻)。
作为家长,有必要细致盘点一下孩子的奖励爱好库,在积极行为出来时,进行及时而有效的强化。
启动线索
第三步,设计好启动线索。
对于启动线索,笼统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时间,第二种是地点。这两种很好理解,习惯往往是和时间、地点绑定在一起的。孩子放学回来先做哪三件事,睡前要做哪三件事,基本都是固定的,不需要来回考虑,因为时间和地点给了足够的线索。第三种是情绪状态。无聊的时候做点什么,压力大的时候做点什么,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习惯。
比如,孩子原来的习惯是一回家(地点)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刷视频。这个过程是他原有的一个习惯回路,在这种时候就需要约定一个时间,比如躺十分钟就回书桌。
养成回家就定时钟的线索习惯,同时强化书桌这个地点的启动线索。只要坐在书桌前,就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休息、放松的时候就离开书桌。让书桌这个启动线索具有功能唯一性。
坐到书桌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列计划,为此可以专门设置一个小白板作为提醒。计划列完后,可以用番茄时间法,即全身心投入25分钟,强制休息(离开书桌)5分钟。这样,这5分钟的休息就成为一个小的奖赏强化。即使第25分钟时依然灵感丰富,也要强制休息。
每一项作业完成,就在任务清单上打勾,这也是一种“完成”的奖赏强化。
所有的作业完成后,家长可以打开奖赏库,给孩子随机地提供一些激励,比如一个小礼物、出去游玩一次等。
注意,奖励最好不要固定,因为固定的强化很容易让人适应而失去强化效应。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复、回路强化,一个好习惯就形成了。
以往我们培养好习惯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经常只盯着行为这个要素。事实上,对于习惯养成来说,行为很可能恰恰是三要素当中最不重要的那个。比如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中的阅读、提问这些学习行为本身并不难,关键是能不能给这个行为找到合适的线索和奖赏。
当一个系列行动交给基底核(主要功能为控制自主运动,同时还参与记忆、情感和奖励学习等高级认知功能)的时候,说明习惯已经养成了。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重复。原则上,一个行为习惯(比如写日记、整理家务)养成需要至少30天;养成身体习惯(比如减肥、早睡早起)需要至少90天的坚持;养成思维习惯(比如创意思维、积极思考等)至少需要一年时间。
有了习惯三要素和三类习惯重复时间指标,作为家长就需要做好自己的规划。千万别想着自己闲庭信步间就能培养出一个“自驱完美”型孩子。
桂百晓寒假学习力提升训练营12月30日起在贵港、玉林、宜州相继开营,通过时间和精力自我管理训练,让孩子学会做出适合自己的时间表,提高自我管控能力,平衡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桂百晓由深耕广西初高中一线升学指导经验的戴氏教育成立,拥有一支通过国内国际专业认证、具备10年以上专业经验的资深团队。大多数专业辅导师都曾在初高中任教多年,在孩子学习问题上更具发言权,更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解读孩子所面临的困惑。
2023年寒假学习力提升训练营即将开始,本期训练营定价996元/人,具体优惠可到店咨询,训练营包含一次学业能力诊断测评。每班20-40人,帮助您的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