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与父母有冲突了怎么办?聪明的家长是这样解决的
一提到“青春期”三个字,很多人自然就会和“叛逆”“不好管”“情绪波动”等词语关联起来。
孩子步入青春期后,很多父母和孩子的冲突开始加剧,如何理性面对这种青春期的冲突,是父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要意识到冲突不可避免
父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由于观点的差异,出现争论和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自我意识”,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我和你们是不一样的。”
孩子的自我意识出现大概是3岁左右。假设一个孩子叫强强,学会说话后,他会这样表达自己的需要:“强强要喝水”。当他开始说“我要喝水”的时候,这个所谓的自我意识就出现了,同时也是和父母的冲突开始。孩子开始努力地发表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努力地证明“我和你们是不一样的”,这种意识到了青春期会更加强烈。
从某种程度上讲,父母从孩子3岁开始其实已经和他斗智斗勇了,青春期不过是面对一个身体和心理日益强大的孩子,也就是父母的沟通对象在变强大。
若父母在孩子青春期之前总是采用压制型或命令型的沟通方式,即“父母说话孩子就得老实地听,不要和家长说‘不’!”若是这样的话,青春期时的亲子冲突就会更加突出。
当孩子和父母的观点不一致的时候,父母其实应该高兴。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孩子终于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不再苟同他人,这是他开始成熟的象征。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做自己,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些讯息表明孩子已经开始成长了。
父母要看到并读懂孩子
在一个咨询案例中,有一个辍学在家的初二学生,当问其为何辍学时,他说“我感觉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控制我,我每天的一举一动妈妈都会知道,很压抑。”通过和他妈妈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孩子和妈妈在同一所中学,妈妈是特级教师,备课的地方是学校的监控室,而教室中的摄像头正对着孩子。孩子上课和谁说话,扭头几次,睡觉几次,妈妈看得一清二楚。每天晚上回家妈妈就会和孩子说他今天的表现,孩子很痛苦,又没法辩解。孩子和父母冲突的背后可能就是要自由。
还有一个女孩子同样辍学在家。了解情况后知道,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父母每次都责怨孩子说“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你要反思啊!”孩子开始不再和父母说话,最后发展到辍学在家。
对父母而言,只要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家长和孩子站在一起就够了。孩子不愿意回击,有很多种情况,有的是性格不喜欢争斗,有的是怕受到伤害等,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可以接受的。
可以看到,孩子辍学背后的诉求是想得到父母的认可和接受。所以,学会读懂孩子内心的需要非常重要。只要父母做到了,孩子的问题可能就会慢慢恢复正常。
另外,父母要锻炼自己看到并读懂自己的声音。如果有机会反思的话,父母可以时常提醒自己看看,驱动自己做出这些行为的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比如“被老师叫去我感觉好没面子,都是因为你。”又或者“我辛辛苦苦工作都是为了你,你太让我失望了!”或者“你爸让我难受,你也让我难受!”“你这样天天打游戏怎么能考上大学呢?”等。
有一个成语叫百感交集,我们要在冲突中锻炼自己看到百感交集中的每一种感觉。看到了,父母就会改变沟通的方式。就像上面的例子,看到了自己的声音就会自嘲:“原来我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生气啊!”“其实我工作不都是为了孩子啊!”“哎呀,你爸让我难受是我的事儿,和孩子你没有关系啊!”等。经过自嘲,父母就会放松下来,不再指责。
这里所描述的心理过程其实是在瞬间完成的。父母就是要锻炼自己把瞬间变成慢动作回放,这样才能在将来的瞬间做出正确的抉择。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父母能宽容孩子,他就学会了宽容自己和他人。孩子是在感受中生存的,他的感受是自己独有的,需要被理解。
有些父母总觉得孩子不努力,其实孩子已经感觉很努力了。有一句话讲得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像喝一杯水,父母觉得烫,可能孩子觉得已经凉了。所以父母如果能够理解孩子的感受,沟通就会有效。
孩子是会变的,变化的动力来源于父母的眼睛,如果你认为孩子会越来越好,他就会越来越好;反之亦然。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冲突是孩子为了让你更懂他。懂了,冲突也就消失了,沟通也就通畅了。
如何更好地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桂百晓新初一暑假学习力训练营帮助孩子提升小升初衔接的适应力,提高孩子的学习力;同时为家长准备了小课堂,学会与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沟通,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从各方面改善、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