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专业热门又小众,就业很吃香!
跨境电商业务的火爆带动了直播热,根据某跨境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由跨境直播带来的海外商机需求同比增长了277%,海外批发商看直播下单已经成为常态,这也让小语种人才成了“香饽饽”。
那么,小语种包括哪些语种?在本科有哪些招生专业?
小语种人才成“香饽饽”
据报道,某招聘平台的数据显示,在跨境电商的招聘中,对小语种技能有要求的岗位数量比例从去年1-2月份的0.6%,增至了今年同期的6.8%。过去一年,某跨境电商平台上的小语种直播同比增长了166%,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的语种已经覆盖了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等。
为了吸引更多的小语种人才,跨境电商企业除了给高工资外,还提前到相关学校锁定人才,抢人大战屡屡上演。
在一场招聘会上,一家来自浙江宁波的企业,开出数十万元到百万元不等的年薪待遇,招聘熟悉跨境电商的小语种人才。也有跨境电商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提前锁定小语种人才。
数据显示,3月首周,某跨境电商平台上有超过70万海外客户观看了中国工厂的超50000场跨境直播。跨境直播开播的外贸企业超过了60000家,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感受到市场对直播人才的火热需求,有学校也专门开设了相应的实践课程。
某招聘平台的数据显示,跨境电商小语种人才招聘的平均年薪,在过去一年(2022年3月到2023年2月)为15.76万元,涨幅达12.65%,日语、德语等语种的人才需求相对较大。
小语种相关本科专业
其实,小语种的正式名称叫做“非通用语种”。目前有6种语言是“通用语种”,它们是联合国通用工作语,即英语、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但在我国高校招生领域内,大家习惯地把除英语外的外语类专业统称为“小语种”,其中也包括上述6种语言中的4种。
目前我国高校招收的小语种属于文学门类中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类下设的专业,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其下共设有100多个本科专业。
这些小语种主要涉及两大语系:一类是欧洲语系,主要包括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捷克语、荷兰语、瑞典语、波兰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保加利亚语、阿尔巴尼亚语、塞尔维亚语等;另一类是亚非语系,主要包括日语、朝鲜语、蒙古语、越南语、缅甸语、泰国语、老挝语、马来语、菲律宾语、柬埔寨语、阿拉伯语、印度尼西亚语、乌尔都语、豪萨语、波斯语、普什图语、斯瓦希里语、僧伽罗语等。在这些小语种里,常年招生的有十多个,部分语种则是隔年或数年才招一次。
并且,这些小语种之间,也存在大小之分。如从语言使用规模和对我国国际交流的重要性而言,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等很多小语种其实都不“小”。这些小语种的“小”,仅仅是与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和通用程度相较而言的。而库尔德语、汤加语、科摩罗语、拉脱维亚语等语种则无论在应用领域的广泛性、考生认知程度还是在人才培养数量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可谓是小语种当中的“小小语种”。但是随着“一带一路”构想在世界范围内的展开和实践,这些“小小语种”人才培养规模也在扩大。
可能有些学生会认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考生肯定提前学过那个语种,就像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英语成绩一定要优秀一样。其实不是的,绝大部分招收小语种专业的高校在招生考试时,考的都是英语试题。但是也不要简单的认为英语学得好,就一定能学好小语种,因为小语种名目繁多,千差万别,最好还是经过了解后,再选择出适合自己的专业。
注意考查小语种的就业前景
小语种这么多,要怎么选择出更有就业前景的语种来学习呢?
一般来说,小语种就业形势的差异,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首先是全球范围内使用该语言的人数;其次是讲该语言的国家数量及经济情况;最后是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包括地缘上的和政治经济方面的。
因此,想要报考小语种的考生可以考虑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了解就业前景。
第一,了解选择所学语言的使用范围。如果该语言国过去拥有殖民地,那么这些殖民地独立建国之后的官方语言一般依然使用过去隶属国家的语言。例如,目前很多非洲国家官方依然使用法语等。要知道自己所学的语言国家的官方语是本国语言,还是其他语言。如果该国官方使用的既有本国语言又有英语,则就意味着你至少需要同时学好该国语言和英语这两门外语。
第二,要了解学习的语言所涉及国家的历史、经济、文化、人口等情况,规划出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第三,要了解该语言国家与我国的交往情况。如果我国与该国的交往与合作范围广泛,那么就需要大量懂得该国语言的人才,就业前景会更好。
广西“盛产”东南亚小语种人才
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多年来广西培养了大批东南亚小语种人才。广西教育厅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广西本科高校已开设印度尼西亚语、柬埔寨语、泰语、缅甸语、老挝语、越南语和马来语等7种东南亚小语种专业,在校生超过3600名,其中泰语和越南语专业最为热门,学生人数占比超过80%。
广西民族大学是最早开设东南亚小语种专业的学校之一,2001年成为首批教育部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广西充分发挥区位独特优势,积极深化与东盟贸易合作,东南亚小语种专业人才一度走俏就业市场。
2017年至2021年,广西东南亚小语种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主要集中在外企和中外合资企业、外贸公司、新闻传媒机构、旅游公司、留学培训机构、文化传播公司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