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帮助孩子更好地提升学习
作为一名家长,您是不是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扰:
孩子的学习无法自觉主动,总需要提醒催促,效果还总是差强人意;
为了唤起孩子的学习动力,采用了物质奖励,但又担心孩子们的“动机不纯”,偏离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
物质奖励刚开始还有点作用,但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吸引力,回到最初的被动状态……
出现这些情况归根究底是因为孩子缺少学习动力。而学习动机是学习动力的基础,学习动机又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我们内心对某件事有兴趣从而产生想要去做好一件事的内在激发力量,而外在动机则是通过给予表扬、奖品、奖金、荣誉等奖励机制激发而来的。
01 内在动机带来的好处
1.当孩子的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强时,更容易进行学习,并且学得更好
当孩子在学习、游戏时,如果他的内在动机强烈,即是代表他参与的这项活动让他能够有胜任感和自主感。
比如,上初中的孩子可以独立完成某科试卷,并且还考得不错,那孩子就能在该学科上产生较强烈的内在动机,因为这个学科他本来就喜欢并做得很好,他很享受这个学习过程。
2.内在动机强烈时反过来激励,孩子会做得比之前更好
孩子因为在学习等活动中拥有强烈的内在动机,所以他们会在做事情时表现出更认真地参与活动,相应地也会更出色地完成任务,同时促进孩子对完成这些活动任务的自信度。
比如,如果你的孩子很喜欢数学这门学科,就会更认真地听讲,这时候老师请孩子上黑板解题时,他可能就会更容易完成练习,同时也会表现得更加自信,获得更多的胜任感,并且会降低孩子的学习焦虑程度。
02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在教育中,有多种多样的外部条件,可以吸引、激励、诱发孩子,成为促进他们积极活动的动力源泉,如父母的鼓励、教师的表扬、竞争的奖励等等;同样,也有各种各样的外部条件,可以起到抑制、约束和限制不良行为表现的作用,如教师的批评、学校的处分、竞争的失败等等。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并不是两个极端,它们是共同促进孩子学习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L·德西指出外在动机对内在动机的影响并非总是削弱作用,在不同条件下它们的影响不同。
在两种情况下,外部奖赏可以增强内在动机:
(1)当外部奖赏只是传达“一个人胜任该项学习”这样的信息,而不让人觉得这些奖励是别人为了控制自己的行为时。
(2)当外部奖赏用来强化已经熟练掌握的活动时,如背单词的任务,这类学习通常以单调乏味、缺乏趣味性为特点,如果辅以外部奖赏,一般可以增加孩子对学习的关注与兴趣。
同时,外部奖赏也会削弱内在动机:
(1)对孩子很明显有浓厚兴趣的活动加以外部奖赏时。
(2)用外部奖赏来强化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时。
因此提高孩子内在动机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消灭外在动机。父母在孩子需要时合理地化身脚手架,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确实有很多不解和误区,也有很多困难。只要有信心,一定能帮助孩子慢慢提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