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因为考试“粗心”总丢分?家长可以这样做!
“其实我都会,就是粗心了”
这样的话,家长们应该都不陌生吧?
其实,所谓的“粗心”
看上去是不经意、不小心
可背后,可能有一定的“必然性”
……
小编今天和大家探讨一下
考后试卷分析应该怎么做?
“粗心”背后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是什么?
满满干货千万别错过
1、分析试卷3个雷区不能踩
不要把原因简单地归纳为“粗心”
“粗心”现在已经成了孩子们的一顶保护伞了,好像不是什么大错。比如简单的口算、字词、单词写错了,孩子就说粗心了。造成粗心的原因有很多种分析出原因后要针对性练习,而不是简单地跟孩子说一句:下次考试不要粗心了。这样说说,孩子下次多半还是要犯错。
不要重新计算孩子“应得”的分数
不要把孩子试卷拿来看看,说,这几分你不该丢,那几分你不该丢。然后加起来一算,能考到98。你认为孩子的真实水平应该是这个,孩子也会被你引导得这么认为。他会把错误归结于自己不小心,而不是自己还有知识没掌握。
不要让孩子存在侥幸心理
孩子拿到试卷一看,这题我原本选C的,后来改成了B,如果我不改就对了。或者,我本来就在A、C里面犹豫,如果当时没选A,我就对了呀。这么左一看,右一看,如果下次我运气好一点,就可以考高很多呀。如果孩子抱的是这种侥幸心理,那他可能一直都提升不了。
正确的方式是,认认真真地分析,错了就是错了。哪怕是数值从上面抄到下面抄错了,这也是错误,不能轻飘飘一句带过去。接下来,进行针对性练习。哪怕是我们觉得无关痛痒的小错误,也要踏踏实实练习、改正。
2、“粗心”表象的3个深层原因
知识的掌握不够熟练和清楚
有的时候,孩子说自己粗心了,其实背后有很大可能性,是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清楚,知识掌握不够熟练,造成了准确率低。
● 解决办法: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反复接触同一题型,并强调思考的过程,这样就能大大减少孩子此类失误。俗话说,熟能生巧,就是这个意思。适量的练习,尤其是对孩子学习薄弱的部分增加练习,确实能提高孩子掌握的程度。此外,还可以让孩子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能流畅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学习习惯出了问题
很多孩子写作业不认真、不检查、不喜欢打草稿、不肯写步骤等,也都是习惯的问题。还有书写习惯等,也会导致一些粗心问题。甚至还有的孩子图省事,做题不写出明确的步骤,既容易失分,又容易在后续检查时错失补救的机会。
● 解决办法:平时,家长就应该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注重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做题一定要打草稿,写完整步骤,多多练字等。其次,家长还可根据作业量,让孩子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不准孩子吃东西或走动,每天如此,坚持一段时间,就能发现孩子做题的速度和质量提高了。
做题准确率低
孩子平时做题是一遍就能做对,还是要多次返工修改?关于做题准确率的问题,只有孩子认识到,平时做题或者做事时就要求自己“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提高做题准确性。这就需要孩子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 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如果做错了,觉得“没关系”,常常会造成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
● 解决办法:家长可以让孩子建立错题本,制定训练计划,只有每次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才能逐步提高成绩。
3、培养习惯,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
仔细读题
拿到试卷后,读题速度要慢、心要细,尤其是题目较长时,更要仔细与慢读,一边读一边思考,把重要信息记下来。
演算工整
打草稿时,将计算过程写整齐、醒目,这样发现已知条件中暗含的关键信息就比较容易,更不会发生记错数字、写错符号等情况
回头检查
做完一道题目后,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一下结果的合理性。如果发现奇怪地方要仔细检查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
专心做题
要重视平时的练习题、作业,把它们当作考试题目看待。做题时先把电脑、手机关掉,然后集中注意力,快速完成,之后再去休闲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