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学习专注力?该怎么培养?
“学习专注力”顾名思义,是指在学习中全神贯注,在上课的时候眼睛能看老师,耳朵能听讲课,手还能记笔记,同时还能和老师同步思考,这就是全神贯注的学习专注力。
学习专注力是孩子课堂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那该怎么样培养“学习专注力”呢?
一、为何学习专注那么难?
我们知道,玩游戏专注很容易,看电视专注很容易,为什么学习专注这么难?每次想要全身心投入学习时,无论怎样都做不到专注,总是心猿意马,思绪经常飘到九霄云外:一会儿想着今晚吃什么,一会儿又想起昨天的电视剧剧情,思绪总是“乱飞”,注意力难以集中,成了学习生活中的一种常态。想专心学习,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困难?
因为那些容易专注的事情都不是“全神贯注”,动用的只是一个或两个感觉通道,比如看电视用眼睛,玩游戏用眼睛和手。
学习则不一样,学习要求真正的全神贯注,要打通所有的感觉器官,同时听大脑指挥,把感觉器官和记忆系统建立起来。
这对孩子的要求更高,要求孩子拥有“感觉统合能力”,也就是说, “感觉统合能力”强的孩子,学习专注力就好。
二、如何培养专注力
专注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调动所有的感官、大脑指挥中心四肢肌肉和神经系统,因此也要从这些维度进行培养。
一个简单又有效的方法是让孩子练习挥拍,左一下右一下,拿一个羽毛球拍,往左挥一下往右挥一下,不断用力挥拍。挥的时候还要数数,眼睛要看着球拍的方向,手要用力,而且还要思考、数数,这样就调动了孩子所有的感觉器官。
类似的活动还有攀岩、跳绳等等,都是训练孩子的手脚眼脑耳全力配合、全神贯注地干一件事。每天做这样的刺激和练习,持续半年以上,孩子会养成一种迅速让行动配合大脑指挥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以此获得高专注力,促进学习进步。
此外,青春期的情绪波动会对孩子的专注力产生影响
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多愁善感,遇到同样的事情,他产生的情绪反应和童年期是完全不同的,他的内心更敏感,情感也更丰富。由于由于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波动强度都很大,他的情绪一会高涨,一会低落,干扰着孩子的学习专注力。
三、为何青少年情绪容易波动
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生理和心理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孩子自我意识的进一步觉醒让他的心理更加敏感,情感也更为丰富。
这时,哪怕是外界一些因素的小小变动,也会激起孩子完全迥异于童年期的强烈反应。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我们需要帮助协调他的情绪和思维能力以及控制能力之间的关系。
有时候家长之间的争吵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父母之间失控的争吵会让孩子产生担忧的情绪,从而影响他的学习专注力。
到了中学之后,孩子会特别关注同伴的认可。这时的人际关系决定了孩子最主要的快乐,如果青少年不能很好地解决人际关系的问题,他将很容易受到情绪问题的干扰。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在于孩子的控制能力,他是否愿意和别人友好相处,相互分享,彼此尊重等等。
四、如何减少孩子情绪波动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的情感远超童年期,这时的家长需要跟孩子有共同语言,甚至共同爱好,或者能和他一起解决一些问题,达成同盟。
当孩子产生情绪波动的时候,家长们首先应该接受孩子的情绪,并且分清楚,孩子表达的是他的情绪,还是思维。下一步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情绪,与孩子站在同一战线上。等孩子发泄完情绪后,回到理性的思维上再跟家长对话,就很容易沟通了,这就是“先跟后带法”。
所以,不要让情绪持续地破坏孩子的学习专注力,而是应该尽快地解决。